English

黄土地上的烛光

2000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人选事迹
2000-04-2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整理 我有话说

1992年的秋天,冉树苍自愿从会宁县回到穷山僻壤的头寨乡任教,成为中湾小学唯一的一名公派教师,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,开始了不平凡的教学生涯。

会宁,地处与甘肃定西交界处,沟壑纵横,交通不便,且十年九旱,极目四望,除了荒山秃岭,就是深沟大涧,滴水贵如油,生活条件十分艰苦。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。当时的中湾小学只有86名学生,3名民办教师,年办公费用不足百元。6间低矮的土房是六十年代建造的。由于年久失修,其中4间屋顶已透风漏雨,裂缝可插入手指;四、五个学生围着一个桌子上课。全校唯一的教学工具是一副三角尺。由于办学困难,该校的教学质量一直落在全乡的最后。面对这一切,身为校长的冉树苍,感到一阵心寒。他暗下决心,一定要改善办学条件,提高教学质量。他拿出自己刚刚补发的1100元工资,购置了一些桌凳,让孩子们先有个地方读书写字。

1993年,随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,中湾小学生源猛增,校舍更加紧张了。他决定要建一所新学校。

为了建校,他用自己12亩地兑了别人的山地,解决了建校的用地困难。1994年5月1日,新学校的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了,可依然困难重重。1994年6月,三天内连降两次特大冰雹,导致夏粮绝收;1995年又遇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,颗粒无收。原计划由村民集资和投工献料的1.7万元只完成了五分之一。在缺乏资金、被迫停工的关键时刻,冉树苍毅然贴出了变卖自己房产的启事。这一举动打动了不少好心人,村民们主动捐献,有的村民捐献钢材建造校门,有的教师捐献出工资。

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,第一栋教室终于盖起来了。当地正值雨季,又是伏耕的关键时刻,但由于无钱买瓦,教室面临着被雨水冲毁的危险。为了保住全体村民经过千辛万苦建起来的第一栋教室,冉树苍毅然卖掉了价值千元的耕牛,买来了瓦,终于保住了教室。盖教师宿舍时,无钱买木料,他又产生了变卖家产的念头。但回到家里,又实在找不出值钱的东西可以变卖,就在这时,一个外地人到村里收豌豆,于是他就用家里多年积攒的900斤豌豆换回了近千元钱,解决了用料急需。

为了建校,他曾经在许多地方赊欠过材料,时常有人来催账,但一看到他家里的情况,听到村民的反映,都表示可以延期付款。一次,一位外县的小伙子骑车来到他家要账,到大门口时故意将腰里别的匕首亮了出来,声称今天拿不上钱就给他一点颜色看看,并说:“你先准备着,我到别处转一转,过一会拿钱。”可当他到村里转了一圈回来后,却说,“老兄,你为了建校连家都不顾了,真没想到现在世上还有你这样的好人。这钱你什么时候有就什么时候还,也算我对你的一点支持,以后你遇到难处,尽管来找我,我一定帮你想办法。”

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,中湾小学终于于1997年6月顺利建成了,看着漂亮的校门,宽敞明亮的大教室,这个被村民们称为“铁汉子”的人流下了泪。这是幸福的泪,这是高兴的泪,他的付出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。

现在的中湾小学共有房屋六栋,教室八间,图书室一间。各单位捐助的图书近4100册,其中仅松江供电局就捐助了3000册。教室、宿舍及各种辅助建筑1100多平方米,前院地面硬化,松柏成荫,在全乡校园建设评比中名列第一,并通过了白银市教育局标准化小学验收。学校所有建筑总造价23万多元。办学条件的改善有力促进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,学生的合格率、巩固率、普及率、升学率分别为96%、97%、95%、98%。1995年、1996年在全乡统考中名列前茅;同年学校又被会宁县委授予“文明单位”。

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冉树苍荣获了甘肃省“园丁奖”,1997年被中宣部、国家教委等评为“全国师德先进个人”,1998年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,1999年又被全总评选为全国十大杰出职工。

(本报记者整理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